4月初,由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組織編制的《重慶市城市更新技術導則》(簡稱《導則》)發布。《導則》細化了城市更新的工作內容、規范了工作流程,是全國首部城市更新技術導則,施行后將進一步明確重慶城市更新工作的底線要求,推動我市城市更新行動健康穩步發展。
城市更新對象主要包括五類
《導則》指出,城市更新是指對城市建成區城市空間形態和功能進行整治提升的活動,重點包括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補齊市政設施短板,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治理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盤活利用存量資源,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完善交通功能等,更新對象主要包括五類:老舊小區(街區)、老舊廠區、老舊商業區、歷史文化區、公共空間。
其中老舊小區(街區)更新方面,《導則》要求,以“完善街區功能”與“提升街區品質”并重為導向,調動各方參與,堅持居民自愿,通過功能引導、建筑更新、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環境景觀、文化記憶等要素對老舊街區進行系統性的品質提升,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城市更新提高技術支撐
《導則》對各個城市更新對象提出了分類技術指引。針對老舊小區(街區)基礎設施,《導則》指出重點補齊各類基礎設施,打造系統完整的街區生活圈,切實改善街區生活質量和群眾的滿意度,例如完善街區公共照明設施�o補充配套安防設施,通過智慧提升,鼓勵在街區中加強智慧平臺建設�o集成物業服務�p智慧生活、智慧政務�p智慧養老等功能,聯動
監控�p
門禁、生活終端等設備;結合積水易澇情況,增加積水點監測等設施,提升街區智能化水平。
針對老舊商業區,《導則》指出推動傳統商業建設智慧商圈,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供智能停車、智慧導購、精準營銷,移動支付等智慧服務;結合大型商場,商圈交通樞紐、主要集散廣場增設公共停車空間,因地制宜靈活選用停車組織方式,鼓勵采用立體機械停車,集約用地。
《導則》還提出了專項技術指引。針對改善車行服務的,提出停車供需矛盾突出地區可采用分時段停車、地下停車、停車樓等方式優化停車系統。有條件的支路和生活性次干路可設置路內機動車停車位,滿足臨時停車需求;主干路、非生活性次干路沿線不應設置路內停車位。
《導則》還明確了針對智慧應用,推動相應場景應用,涉及公共空間改造的,鼓勵在公園、市民廣場等區域提供智慧導覽、無人車、智慧步道等智慧應用,結合聲光效果、燈光呼吸效果、交互式設備等提升科技感形象,促進市民交往,增強市民獲得感與體驗感。鼓勵老舊商業區采用智慧化的技術措施,在公共停車場(庫)和商業街區采用停車引導、反向尋車、客流量統計分析、人員軌跡分析�p智慧驛站�p智慧垃圾桶、智慧路燈等智慧措施,提供精準營銷和引導消費等全新體驗,打造智慧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