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工信部印發了《“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聚焦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重構數據價值體系、夯實產業基礎、促進產業鏈穩鏈強鏈、營造良好生態等五個方面目標,提出了六個方面主要任務和六個專項行動。
上海積極貫徹落實國家規劃,不斷推進大數據創新發展,在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方面一直處于全國第一梯隊。一是數據產業量質齊增,全市數據核心企業突破1000家,核心產業規模達23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數據流通創新活躍,累計向社會開放政務數據近6000項,普惠金融等應用成果顯著;流通交易規模全國領先,交易規則和機制持續探索創新。三是數據價值轉化成效顯著,自2021年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以來,數據要素全方位賦能經濟、生活、治理三大領域,以數據為主要驅動力的數字城市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站在新起點,面對新趨勢,上海將積極貫徹落實國家規劃,立足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搶抓數字經濟新賽道,重點從四個方面展開。
把握數據發展規律 加強政策制度保障
當前大數據領域正在加快從資源化向要素化、資產化轉變,加快數據領域的法律、規則、標準的高質量供給已經成為全社會共識。2021年,上海出臺《上海市數據條例》,作為一部綜合性、基礎性法規,為上海市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法治基礎。其中“數據要素市場”專章明確提出培育公平、開放、有序、誠信的數據要素市場,鼓勵和引導市場主體依法開展數據流通利用,鼓勵研發數據技術、推進數據應用形成數據產品和服務。同時提出了建立數據資產評估制度、開展數據資產憑證試點、建立健全數據要素配置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評估指南等創新舉措。2022年,上海將加快開展數據條例的細化落地,圍繞7方面37項配套措施任務,出臺一系列支持數據領域高水平發展的鼓勵政策,加快開展首席數據官等創新制度試點,加快構建數據加工、數據流通等標準體系,加快開展數據資產化、數據要素統計等創新探索。此外,我們還將按照國家數字經濟“十四五”規劃和國辦《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總體要求,著力研究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上海方案”,形成與上海數字經濟發展“并跑”的制度框架。
建設完善基礎設施 提升數據創造能力
“十三五”期間,上海圍繞“連接、樞紐、計算、感知”四大支柱體系,以“雙千兆”建設為引領,推動本市信息基礎設施能級和服務水平提升,上海互聯網數據中心標準機架可用規模11萬架,數據中心算力4600PFlops,物聯網數據卡終端6000萬個,建成5G室外基站3.20萬個,5G室內小站5.16萬個,國際通信海纜容量達22Tbps,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超過6.9Tbps。面向“十四五”的新要求、新趨勢,“十四五”期間,上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將踐行人民城市建設要求,以全面支撐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為落腳點,聚焦五個新城等一批重點發展區域持續發力。一是連接體系“鍛長補短”,利用上海在信息基礎設施尤其是“雙千兆”及IPv6建設方面的規模優勢,繼續提升5G、千兆光網滲透率與服務感知,提升IPv6流量占比及網絡服務保障能力,暢通數據流動渠道;二是計算感知“深根固柢”,持續推進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節點及智能感知設施等的科學布局,全面支撐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落地與產業應用,強化數據的感、存、算能力;三是數據樞紐“包容開放”,把握區域發展機遇,聚焦對內、對外兩個扇面,立足服務高水平開放和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構筑行業數據樞紐,強化區域協同和開放合作。
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推動數據高效供給
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把握好中央賦予上海建設國際數據港和數據交易所的重大戰略機遇,以市場決定、有序流動,價值引領、融合創新,探索先行、系統推進,開放合作、安全發展為主線,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具體從三方面重點推進:一是構建市場運行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數據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構建數據創造、流動、交易、消費的市場體系,推動數據更好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二是繁榮市場主體,加大全社會數據供給。培育一批標桿企業,鼓勵開展數據的實質性加工和創造性勞動,打造高質量、知識型、品牌化的數據產品和數據服務,加大全社會有效數據供給;細化完善公共數據開放規則體系,組織實施一批公共數據開放的示范性項目;大力發展涵蓋數據合規評估、數據資產評估、數據經紀、數據交付等流通全過程的數據服務新業態。
三是實施國際數據港和數據交易所兩項重點工程。進一步完善國際數據港規劃,推動建設臨港國際數據港先導區、虹橋全球數字貿易港等重點區域,建設完善數據交易生態體系,打造數據資源開發應用標桿載體,強化生態支撐,同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數據合作;推動上海數據交易所能級提升,持續優化“全時全域全程”的數據交易系統,深化“不合規不掛牌、無場景不交易”的“上海交易模式”。
深化數據資源開發應用 全方位賦能數字化轉型
推動數據創新融合應用,充分發揮應用場景優勢,持續深化數據賦能經濟、生活、治理的數字化轉型“三位一體”布局,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城市生活品質、現代化治理效能。
在數據賦能經濟數字化轉型方面,聚焦上海城市定位和優勢產業門類,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的數據資源開發應用,打造卓越的資源配置、全球鏈接、算法創新和算力調度能力。推動數據與行業知識創新融合,服務產業迭代演進和能級提升。加強多點布局和因業施策,建設一批大數據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數據創新載體,加快探索數據新產品、產業新模式。
在數據賦能生活的數字化轉型方面,聚焦民生體驗獲得,加強場景驅動,持續提升基本民生、質量民生、底線民生的數字化服務能級。面向健康、教育等領域,加強數據的匯聚融通、靈活調配、按需共享、有序開放,推動關鍵領域、關鍵流程、關鍵環節的全鏈數據貫通,推動基本民生普適便捷。面向出行、文旅、消費等領域,加強數據平臺化集聚、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推動質量民生體驗升級。面向扶助、無障礙等領域,加強數據對特定弱勢群體的精準識別、動態感知、主動服務,驅動服務設施科學布局、精細管理、智能運行,推動底線民生更具溫度。
在數據賦能治理的數字化轉型方面,聚焦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智能化,助力打造數據底座健全、共享賦能充分、場景應用豐富的上海城市治理范式。推動“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兩網數據深度融合,打造一體化數據底座,實現政務服務智慧精細和城市運行安全可靠。推動公共數據更廣范圍、更深層次共享,完善目錄體系和“三清單”機制,暢通公共數據市區街鎮的雙向流動機制,實現“上得來、下得去”。創新治理綜合性場景,優化數據在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經濟運行、綜合監管、基層治理與法治建設等領域的深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