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印發《“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規劃》稱,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在《規劃》第六項中重點提出將構建新技術全域應用場景,支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
《規劃》提出圍繞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堅持“數字智能技術―數字智能經濟―數字智能社會―數字智能城市”主線,面向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智慧管理、文化科技等人民美好生活重點領域需求,實施應用場景建設“十百千工程”,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應用,助力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國際賽事舉辦,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探索走出綠色、數字、安全的超大城市精細治理新路子,切實支撐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
《規劃》要求重點加快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突破一批數字底層核心技術。加強微型芯片、多功能傳感器等感知技術以及物聯網、邊緣計算研發。加速融合通信、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技術創新與應用,打通數據高效傳輸鏈條。突破大數據、人工智能、云網邊端融合計算等核心技術。攻克區塊鏈、隱私計算、大數據交易、網絡身份可信認證、安全態勢感知等技術。發展數字孿生、數字內容生成、數字信用、智能化交互等技術。
建成數字技術與經濟融合創新平臺。面向智能感知器件研發,搭建科研公共支撐平臺,推動智能微系統設計、集成制造、封裝測試等智能微系統平臺建設。面向新興產業培育,搭建融合應用試驗平臺。建設路側感知設施、分級云控平臺、5G網絡等智能車聯網城市基礎設施平臺。
驅動數字消費發展。布局無人零售、智慧零售等新零售業態,推動傳統零售業轉型升級。加大
智能終端新技術、新產品供給,提升服務消費能級和內容消費供給能力。發揮頭部數字企業作用,培育新消費業態。支持數字教育、數字醫療、數字體育等數字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規劃》還提出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水平,提高社區治理智慧化水平。探索運用區塊鏈等技術提升政府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能力。強化新技術在“互聯網+監管”領域應用,推動線上閉環和“非接觸式”監管,加快形成開放創新的監管體系。聚焦智慧網格、智慧社區等基層治理場景,為城市網格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推動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語音識別等技術在智慧養老中的應用,圍繞老年產品及康復器具開展研發攻關,提升老年服務專業化和標準化水平。
加強城市安全發展科技支撐。提升水、電、油、氣、熱等系統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動城市生命線系統由集中化、大型化的中心放射式布局向分布式、微循環、多向聯通的多節點網格化布局轉變。加快綜合風險評估、監測預警等關鍵環節技術開發,推廣5G網絡圖像傳輸和處理技術、終端接收和網絡視頻技術,提升首都安全整體防控智能化水平。
支撐智慧交通能力提升。聚焦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體系建設和出行服務質量提升等相關應用場景,推廣海淀城市大腦場景的組織經驗,實施智慧交通提升行動計劃,構建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和產品運用。聚焦智慧軌道交通建設與運營等典型應用場景,推動機器人、環境智能感知及控制、北斗導航、5G等產品與技術應用,服務保障市民安全、便捷、綠色、舒適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