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橫空出世,全世界看到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強大。與此同時,AIGC的可信度、隱私保護、倫理等問題亦引發空前爭議。
我國有關部門快速反應。4月1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提出二十一條舉措。業界認為,這是國內首次明確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征求管理意見,將有利于推動AIGC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AIGC負面影響顯現,行業亟待規范
當前,人工智能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文本、圖像、視頻等生成工作,成為繼專業生成內容(PGC)、用戶生成內容(UGC)后的新型內容生產方式(AIGC)。
然而從AIGC走進公眾視線的那一刻起,種種爭議就一直圍繞著它。
版權之爭首當其沖。2023年初,商業圖庫GettyImage多次指控AI公司StabilityAI未經授權復制和使用其圖庫中逾1200萬幅受版權保護的圖片,用以訓練其AI圖像生成模型。《華爾街日報》也表示美國新聞集團正準備向OpenAI、微軟和谷歌等公司提起訴訟,要求AI工具在訓練中對使用其內容的部分進行費用補償。
數據安全、隱私安全等問題也隨之而來。據韓國媒體報道,三星內部已先后發生三起誤用濫用ChatGPT案例,包括兩起“設備信息泄露”和一起“會議內容泄露”,涉及半導體設備測量資料、產品良率等機密內容。而摩根大通、軟銀等企業已經開始限制員工在工作場合使用ChatGPT。
更有人利用AIGC強大的內容生成能力偽造信息,多次引發熱議。比如近日廣州一女子在地鐵上的照片被他人使用AI技術“一鍵脫衣”,虛假圖片在網絡廣泛傳播;某男網紅使用“AI換臉”技術,替換掉電視劇中的男主角頭像,制作自己與女明星親吻的畫面;今年2月,有人用ChatGPT寫了一條“杭州市政府將取消機動車尾號限行政策”的假新聞,讓不少人信以為真……
多國已對ChatGPT展開調查。4月初,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宣布禁止使用聊天機器人ChatGPT,限制其開發公司OpenAI處理意大利用戶信息,并開始立案調查。加拿大聯邦隱私監管機構也宣布對OpenAI展開調查,因其涉嫌“未經同意收集、使用和披露個人信息”。德國聯邦數據保護專員也表示,考慮數據安全,不排除封禁ChatGPT。
AI發展正在加速,AI治理也需要提速。多位業內專家對人民網記者表示,我國此次出臺《管理辦法》非常及時,如此詳細的管理規定在全球范圍內也很鮮見。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齊佳音說,《管理辦法》的發布距離OpenAI發布ChatGPT全球公測僅僅過去四個月,有可能成為國際上第一部規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規章制度,體現了我國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的敏捷反應能力,對于規范和促進AIGC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它將為全球的AIGC監管提供模版,有助于加快人工智能治理制度建設,推動AIGC產業規范有序發展。
強調安全,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管理辦法》強調權益保護,主要防范濫用行為。一方面是防范平臺濫用人工智能技術手段侵害用戶隱私,另一方面是防范用戶濫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侵害他人權益。
人民網董事長、總裁,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蓁蓁認為,主管部門出臺《管理辦法》并非要限制人工智能發展,而是通過規章制度來“系好
安全帶”,加快發展、更好發展。他強調:“在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問題上,不發展才是最不安全。”
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將其視為一項驅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生產力提升的戰略性新興技術。近年來,有關部門陸續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的通知》等多個政策文件,為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攻關、產品落地應用以及探索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提供了重要指導。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科技部相關負責人亦專門強調,“將把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增長引擎”,在推動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應用推廣、開放合作等方面繼續給予大力支持,并同時推動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治理體系。
齊佳音指出,此次公布的《管理辦法》為AIGC的研發和應用劃出了底線和紅線,即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尊重社會公德、公序良俗。同時,明確了AIGC的“提供者”對研發和應用負有責任,即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圖像、聲音生成等服務的組織和個人需要對包括產品應用、安全評估、算法合法性、數據合法性等承擔責任。此外,《管理辦法》還為AIGC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糾偏機制。包括持續優化糾偏、AIGC標識提示、可審查機制、監管引導機制、終止服務機制和懲戒處罰機制。
“《管理辦法》為AIGC的研發和應用第一次立了規矩,使得AIGC的研發和應用有了規制框架,對于規范和引導這一領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齊佳音說。
專家呼吁進一步重視潛在風險
記者注意到,此次《管理辦法》也對一些可能出現的衍生問題提出防范舉措,如,要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應當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防止各類歧視、“不得利用算法、數據、平臺等優勢實施不公平競爭”“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虛假信息“防止傷害他人身心健康”等。
“這一點非常值得關注。”齊佳音解釋說,以ChatGPT為例,其具有強大的類人化自學習能力和交互式文字處理能力,自動化語言生成帶有強烈的類人化語言風格,這讓ChatGPT有可能擺脫單一的技術身份而擁有了類人化社會角色,成為深度參與和介入社會關系的“代理”。如果不加以限制,AIGC帶來的“人-機”社會互動將有可能代替真實的“人-人”社會交往,成為干擾人類真實社會關系的核心要素,這將帶來技術的異化和人的異化,是必須要加以防范的。
葉蓁蓁指出,AI平臺是有立場的,AI生成的內容是有導向的,所謂“技術中性”是不存在的。因此,無論是喂養人工智能的語料數據,還是模型本身的算法,都必須高度關注其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問題。不能放任AI脫離人類視野,不能無視AIGC“生成即傳播”特性的潛在風險,要積極探索AI應用和治理之道。
在AIGC價值觀培養方面,清華大學教授沈陽建議:應該有更多“人的介入”。其中關鍵是要為大語言模型提供更多的解釋性語料,這對于修正AI的價值觀偏見以及知識成見非常重要。
據了解,目前人民日報社主管、依托人民網建設的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已初步建立了AI意識形態風險評測體系。該體系就采用了人機協作的方式進行測評。
為從源頭上防止“技術脫軌”,在制度建設方面,4月4日,科技部在《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征求意見公告中提出,從事生命科學、醫學、人工智能等科技活動的單位,研究內容涉及科技倫理敏感領域的,應設立科技倫理(審查)委員會。
沈陽表示,每一個AIGC平臺都應設有倫理審查委員會,以確保其在發生大規模涌現時,符合法律道德和倫理規則。“我們現在對于訓練師、心理師、倫理師、提示師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需要進一步提升。”
齊佳音指出,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規章制需要持續優化,建議后續進一步推出AIGC安全評估規范和管理流程規范。
“應健全研發、審核、應用與安全等多維標準規范體系,完善AIGC技術創新生態。”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科技發展部主任楊松建議,應加快構建國家頂層規劃、龍頭企業牽頭、高校科研機構共同支撐的創新鏈產業鏈融合體系,完善數據共享機制,大力推動數據資源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