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13部門修訂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
1月4日,國家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國安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聯合修訂發布了《網絡安全審查辦法》,自2022年2月15日施行。
2、網信辦持續開展“清朗”專項行動
國家網信辦持續開展“清朗”專項行動。1月22日起至2月下旬,開展為期1個月的“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營造良好春節氛圍。4月8日至12月初,開展“清朗?2022年算法綜合治理”專項行動。4月24日,開展“清朗?網絡暴力專項治理行動”。9月2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3個月的“清朗?打擊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專項行動。
“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圍繞群眾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持續深入開展專項治理,維護了廣大網民合法權益,集中整治“色、丑、怪、假、俗、賭”等違法違規亂象,從嚴整治功能失范、“網紅亂象”、打賞失度、違規營利、惡意營銷等突出問題,促進網站平臺健康發展、行穩致遠,網絡生態環境更加清朗。
3、公安機關參與國際反詐“曙光行動”
3月至6月,我國公安機關在國際刑警組織框架下,與76個成員國警方共同參與的反詐“曙光行動”,搗毀設在多國的詐騙窩點1770個,逮捕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攔截非法資金5000余萬美元。
4、兩辦發布《關于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的意見》
4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的意見》,對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5、西北工業大學遭美國NSA網絡攻擊
據中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網站報道,6月22日,西北工業大學發布《公開聲明》稱,該校遭受境外網絡攻擊。有關單位技術團隊先后從西北工業大學的多個信息系統和上網終端中提取到了木馬程序樣本,綜合使用國內現有數據資源和分析手段,并得到一些國家合作伙伴的通力支持,全面還原了相關攻擊事件的總體概貌、技術特征、攻擊武器、攻擊路徑和攻擊源頭,初步判明相關攻擊活動源。
6、網信辦發布《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
7月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出臺《辦法》旨在落實《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規定,規范數據出境活動,保護個人信息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數據跨境安全、自由流動,切實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
7、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
9月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該法在總結反詐工作經驗基礎上,著力加強預防性法律制度構建,加強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建設,加大對違法犯罪人員的處罰,推動形成全鏈條反詐、全行業阻詐、全社會防詐的打防管控格局,為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撐。
8、公安部部署開展“斷號”行動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自9月23日起至12月底部署開展“斷號”行動,集中打擊整治網絡賬號黑色產業鏈。在此次“斷號”行動中,公安機關進一步強化偵查打擊,堅持打平臺、追源頭、斷鏈條,依法嚴厲打擊各類惡意注冊網絡賬號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強化行業整治,督促互聯網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主動識別處置惡意注冊、非法銷售使用的網絡賬號,組織互聯網企業對發現的網絡黑號開展重新核驗,依法查處在業務和管理上存在漏洞的涉案企業,夯實網絡安全管理根基;進一步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企事業單位共同維護網絡安全秩序,推動形成打擊整治網絡賬號黑色產業鏈共治格局。
9、工信部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
12月8日,工信部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了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監管范圍和監管職責,確立了數據分級保護原則,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進行了頂層設計,在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對國家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進行細化,為行業數據安全監管提供制度保障。
10、《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發布
12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數據二十條”)對外發布。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是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事業持續向縱深推進的重大舉措,有利于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賦能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應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有利于統籌分配效率與公平,推動全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促進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數據要素治理效能,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