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慶法院以建設“全渝數智法院”為目標,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加快現代科技與法院工作深度融合,推動科技賦能審判,為實現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不斷注入新動能。
一組一規一中心強化統籌推進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法官減負,為審判賦能,這就是‘全渝數智法院’建設的題中之義。”在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永利看來,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加快推進現代科技與審判工作深度融合,是實現人民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扎實推進“全渝數智法院”走深走實,重慶法院成立了以高院院長任組長的全市法院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做到事、人、時、責“四定”,建立單月調度會議機制,項目化、清單化、節點化、常態化督導推進工作落地。
同時,研究制定《重慶法院信息化建設與實施五年規劃(2021-2025年)》,統籌指導“十四五”期間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設,聚焦“全渝數智法院”目標,明確覆蓋全業務門類及不同發展階段的若干項重點任務,推動業務、隊伍、政務橫向貫通,立案、審判、執行一體管理,高、中、基三級法院上下聯動,以現代科技為審判賦能。
“我們結合重慶實際,力求做到更好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市域社會治理、服務審判執行、服務管理決策、服務廉潔司法。”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信息技術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法院著力打造全方位智能化、全系統一體化、全流程融合化、全業務協同化、全時空泛在化、全體系自主化的重慶法院信息化4.0版,全面推進全市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重慶法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比如,我們以司法為民、利民、惠民、便民為目標,統籌推進‘4+1+N’重慶智慧法院新生態的建設和應用,精準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司法新需求。”該負責人介紹,“4+1+N”智慧法院新生態體系中,“4”是指以“易訴”“易解”“易審”“易達”4個平臺為核心的服務司法審判、服務人民群眾的前端平臺矩陣。
據了解,到2022年底,重慶法院已上線“易訴”平臺、“易解”平臺、人民法院在線服務(重慶)、易法院APP、重慶法院公眾服務網、重慶法院委托鑒定系統、律師服務平臺、“12368”訴訟服務、電子票據平臺等不同類型、不同載體的訴訟服務前端,并持續開展訴訟服務評價,不斷提升智慧司法便民服務能力和水平。
同時,積極構建人力與科技深度融合的司法運行模式,面向法官提供智能化輔助辦案功能,助力提高司法審判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一點一面一驅動強化精細管理
去年12月29日,江北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2022年最后一批216件數字金融試點糾紛,并于庭后一鍵生成裁判文書,次日即電子送達至當事人。
庭審當天,法官通過易訴平臺開庭審理了該批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系列案件。在法官主持下,當事人通過線上方式進行陳述、舉證質證和答辯等,電子庭審筆錄同步完成制作,當事人通過手機掃描便捷進行電子簽名確認,整個庭審秩序井然、進行順暢,用時僅半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該批案件通過批量網上立案、一鍵電子送達,立案時間僅約30秒,平均電子送達時間縮短至10秒;庭審后自動批量生成要素式、結構化裁判文書,平均用時僅約1分鐘,審判效率大幅提高。
近年來,重慶法院依托智慧審判助力點上創新,以類案智審為突破點,圍繞成渝金融法院跨區域協同辦案需求,打造了“區塊鏈+金融案件智審平臺”。同時,研發“破產協同易審平臺”助力多方跨網協同辦案。
“真的很方便,足不出戶,隨時就能申請立案,也不需要非等到法院上班時間,確實便捷!”1月3日,章律師通過“人民法院在線服務”網上成功申請立案。該案也是成渝金融法院受理的“首案”。
“我們充分采用‘線下+智能+互聯網’訴訟模式,實現訴訟服務24小時‘不打烊’,切實做到便民、利民、惠民。”成渝金融法院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去年以來,重慶法院重塑網上立案、智慧庭審、電子送達、電子歸檔4個關鍵節點流程,建成虛擬化案件事務中心,建立法官審判權公正高效行使和案件輔助事務集約管控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深化全流程網上辦案改革,依托現代科技賦能面上增效。
此外,還對干警業績評價系統進行升級,打通人事、案件、辦公、行裝系統,融合“四函五色”督查督辦系統,實現司法事務、政務閉環管控。構建縱向覆蓋三級法院、橫向覆蓋三類人員、相同模型不同系數的全員評價機制,讓機器發聲,用數據說話,激發司法生產力,驅動內涵式發展。
一包一車一共享強化智慧服務
訴訟服務關系著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獲得感,也校驗著人民法院信息化水平的“含金量”。
去年初秋,在江津區永興鎮黃莊村“金色黃莊”,酒用高粱紅遍田間地頭。不遠處,幾位法院干警背著國徽與巡回審判包,徒步行走在鄉間小道上。
原來,江津區人民法院白沙人民法庭受理了兩起發生在“金色黃莊”的案件。為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為村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務,承辦法官決定前往永興鎮黃莊村對案件開展巡回審判。
來到當事人家門口,一行人從數字巡回審判包里拿出
攝像機、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等裝備……迅速布置好“法庭”。
“現在開庭!”隨著法槌敲響,一起贍養糾紛案在院壩里正式開庭。
最終,在法官的積極調解下,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調解意見,法官現場出具了調解書。簽下調解書,老人開心地向法官說道:“高粱紅了,法官來了,矛盾沒了!”
一個審判包加上幾把桌椅,就地搭起的法庭雖然簡易,但這詮釋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為民情懷。
“背上背包的法官,讓山高路遠的基層群眾享受到了現代司法服務。”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信息技術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便攜式數字巡回審判包”是“5G+智慧司法便民服務矩陣”移動前端載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實現遠程立案、庭審記錄、證據掃描、文書制作、執行指揮等諸多功能。
巡回審判包輕便易攜、設計巧妙,適合在室內、屋旁、田間地角等交通不便的場景應用。如今,它已成為“跟著法官”走村入戶、巡回審判的“尖兵利器”,因其創新性和實用性而被中國國家博物館及人民法院博物館分別館藏。
除了背上數字巡回審判包,白沙人民法庭干警還利用“車載便民法庭”在黃莊村開展了普法宣傳,通過“車載便民法庭”播放了“民法典小知識”“老年人防騙趣味短片”等,現場講解了鄉村振興促進法。
去年以來,具備AI身份識別、5G直播等功能的“車載便民法庭3.0版”,頻頻駛入街鎮村社、堤壩崖谷,將訴訟服務、巡回審判、法治宣傳等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為鄉村振興注入法治力量。“車載便民法庭”行動便捷、功能強大,以車輛流動式服務有效彌補了人民法庭定點式服務的先天不足,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被人民群眾親切地稱呼為“到家的法庭”。2022年,在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組織的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評選活動中,重慶法院“車載便民法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法院唯一一個“特等獎”。
“8年了!孩子,你到哪里去了?這些年我沒有一天不在想你啊!”8年的思念在這一刻爆發,屏幕兩頭,淚眼朦朧。
去年5月,通過萬州區人民法院龍駒人民法庭的“云上共享法庭”,年過六旬的當事人老瞿與失聯8年的兒子小瞿“云端”相見。
“‘云上共享法庭’是由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統一調度、全域共享的數字化庭審場所。它不僅可以審理案件,還可以發揮很多其他作用,比如跨域溝通、修復親情。”龍駒人民法庭負責人朱玉林說,“依據案情需要靈活運用‘云上共享法庭’,可以減輕疫情對審判執行工作的影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民有所需,法有所為。目前,重慶法院已建成跨網跨域共享庭審的“云上共享法庭”311個,并延伸到律所、金融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
此外,重慶法院正在探索強基導向“一塊屏工程”,研發“全渝數智法院TV版”,讓源頭解紛、案件查詢、遠程調解、在線庭審等服務通過電視屏幕走進千家萬戶。屆時,有多少個機頂盒就可以有多少個“云上共享法庭”。
下一步,重慶法院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力推進“全渝數智法院”建設,為高水平數字正義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