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廣州正面臨抗疫三年以來最復雜、最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從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截至11月28日,廣州市兩級法院先后分511批次、共派出干警1.3萬余人次深入一線支援廣州戰“疫”。
疫情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人員來往,但阻斷不了公平正義的實現。在支援戰“疫”的同時,廣州市兩級法院整合力量,通過線上法庭承擔庭審任務。10月份至今,廣州法院在線庭審8459次,網上立案6.3萬余件。
戰“疫”與辦案兩不誤的背后,是日臻成熟的廣州智慧法院系統。近年來,廣州法院加快智慧法院建設,目前全市有200個法庭滿足網上開庭需求,其中廣州中院、廣州互聯網法院所有法庭均已達到隨時隨地開庭的技術條件。
足不出戶一鍵立案
“指引清晰,操作簡單,連我這樣沒有訴訟經歷的人也能輕松搞定。”因疫情被隔離在家的當事人陳先生說,他只用了七八分鐘就通過網絡平臺走完了立案申請全部流程。
記者在手機微信中打開“廣州微法院”小程序,點擊主界面下端的“微訴訟”欄目,屏幕上立即呈現出多個功能鍵,選擇其中的“手機立案”,即可根據系統提示輕松辦理立案申請業務。
手機立案只是在線立案的渠道之一。通過PC端進入廣州法院AOL電子訴訟服務中心,可以發現該平臺涵蓋了包括“調解立案”在內的幾乎所有的訴訟服務功能。據了解,早在2014年12月,廣州就全面啟用了兩級法院網上立案平臺,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在全市法院“一鍵立案”,從提出申請到法院立案,最快的只需20分鐘。
如今,隨著5G智慧法院建設的推進,廣州法院的訴訟服務能力已經在空間上完成了從PC端到指尖的升級,時間上實現了“24小時不打烊”。
廣州中院副院長吳振告訴記者,近年來,通過廣州智慧法院系統立案的人數增長明顯,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網上立案數劇增,廣州法院AOL電子訴訟服務中心實名認證用戶從2017年的1453人增至2021年的19萬人,網上立案數從不到3000件增加到69.6萬件,網上立案率從3%提升到98%,群眾滿意率達98.9%。今年1月至11月,全市法院網上立案就已超過51.3萬件。
“每天下午2點至5點是立案高峰期,但有時晚上10點之后甚至凌晨2點還有人在網上申請立案。”吳振說,5G智慧審理平臺經過不斷優化,整合了訴訟咨詢、信息查詢、材料提交等29項在線訴訟服務,當事人可全天候在線提交立案申請,群眾“一次都不用跑”的訴訟體驗越來越順暢。
異地同框同步開庭
“法官和我都在家里,居然也順利完成了庭審。”一名當事人激動地說。這名當事人所說的,是一件關于商事糾紛的在線庭審。
前段時間,廣州中院商事審判庭法官趙璐璐居家隔離,恰逢年底結案關鍵期,有多件由她獨任審判的案件即將開庭。一邊是嚴格的居家隔離措施,一邊是當事人急切的開庭需求,怎么辦?經過征求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和協調準備,趙璐璐決定把“法庭”搬到家中,“云端”進行開庭審理。
廣州中院涉外商事庭法官孫遠風同樣被封控在家,但為了能及時高效維護境內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孫遠風積極與當事人聯系,化被動為主動,從11月4日至今共進行線上庭審13件、居家審結案件27件、運用AOL授權見證通完成線上授權見證4件。
線上開庭,嚴肅性與儀式感夠不夠?法官與當事人能否同步看到對方?當事人如何有效舉證質證?這些廣受關注的問題,智慧法院系統都給出了積極的解答。
2020年年初,廣州互聯網法院研發推出了全國首個5G虛擬智能法庭――“YUE法庭”,作為智慧法院建設的新成果,“YUE法庭”實現了法官、書記員、原被告雙方、人民陪審員“異地同框同步”開庭。不僅如此,庭審直播合成的畫面中,法官也像傳統庭審模式一樣端坐法庭正中央,審判席、國徽等法庭元素一應俱全,讓人如臨其境。法官僅需一部筆記本電腦、一塊綠幕背景,即可居家開庭審案。
“‘YUE法庭’系統優勢體現在其系統仿真性,法官與人民陪審員雖身處不同的地理位置,但在‘YUE法庭’中仿佛處在同一場景,并且通過影音系統進行無延時溝通交流,無地域性,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廣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田繪介紹說。
舉證質證方面,去年上線的廣州智慧法院新成果“區塊鏈電子質證系統”,實現了線上全流程證據提交、交換及質證功能。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庭前質證,質證全過程的數據和操作上鏈保存,并可供隨時查閱和校驗,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的技術特點。
廣州中院民事庭法官康玉衡認為:“‘區塊鏈電子質證系統’將庭審過程中的質證環節前置,當事人只需通過手機登錄系統就可以完成庭前質證,足不出戶實現證據交換,極大提高了庭審效率。”
此外,智慧合議庭系統集成人臉識別登錄、異地合議、語音調卷、智能批注、語音輸入轉寫等功能,實現了合議無紙化、智能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線審案也不影響群眾“旁聽”。廣州法院不斷優化庭審直播網,為因疫情影響無法直接到法院旁聽的社會公眾提供網上觀看直播的渠道,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據悉,2021年,全市法院直播案件18.6萬余件,觀看量超過2.4億人次。
執行質效不斷提升
被執行人銀行賬戶余額只有幾十元,名下也沒房沒車,真的沒有履行能力嗎?
“系統顯示,王某從事網絡直播已進賬486萬元。其中,在生效判決履行期限屆滿后直播進賬87萬元,明顯屬于具有完全履行能力卻拒不履行的情形。”廣州互聯網法院執行法官通過系統查詢發現了重要線索。
原來,該院開發的“E鏈云鏡”智能執行分析系統為被執行人進行了“精準畫像”,頻頻“哭窮”的被執行人王某露出了真面目。最終,在鐵證面前,王某履行了欠款,并向法院提交了其親手寫下的悔過書。
據介紹,打造“E鏈云鏡”智能執行分析系統,是提升司法大數據分析服務能力的一大創新舉措。依托該系統,法院可深入挖掘被執行人的網絡活動軌跡及財產線索,讓有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執行人無所遁形。
據了解,近年來,廣州法院以“送必達、執必果”試點為抓手,以技術研發為動力,不斷推進智慧執行建設――
建成全流程網上執行系統。開發全國首個“移動執行”“微執行”App。執行工作實現電子卷宗深度應用、無紙化辦案、全流程網上操作,執行規范化水平持續提升。深化大數據
監控、執行財物管理、流程節點預警、移動辦案四大平臺建設,執行質效管理進一步優化。該院的執行全網通辦案平臺建設經驗入選《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2020)》。
數據共享實現“送必達”。建成智慧送達平臺,對接廣州市“四標四實”數據庫,與通信運營商、郵政公司、淘寶京東共享送達人活躍手機號碼和有效地址信息,創新短信彈屏送達、公證語音存證送達。擴大電子送達適用,2022年1月至10月,廣州法院系統完成電子送達823.57萬次,電子送達適用率87.7%。
強化執行聯動促進“執必果”。牽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法院執行查控系統,提升執行聯動效能。與55家單位共建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推送至廣州市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云懲戒”。
遠程解紛省時省力
家住遼寧省沈陽市的崔女士花3120元購買了廣州某美容公司的祛斑產品,使用后效果不佳,要求美容公司退款,但被對方以各種理由拒絕。崔女士很生氣,準備到廣州找對方索賠。但考慮到疫情、交通成本等原因,最終作罷。后來,得知法院有線上調解渠道,崔女士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通過微信小程序在人民調解平臺線上申請調解。
當日,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和韻調解工作室”的法官受理該案后,僅耗費1小時就成功化解了這起跨省網購糾紛,最終以促成美容公司全額退款而結案。事后,崔女士在調解平臺發出感謝信,贊嘆海珠區法院為民辦事效率高,不用走訴訟渠道,節約了司法資源和老百姓的維權成本。
“‘和韻調解工作室’配置功能齊備的網絡調解平臺,實現線上調解、見證授權、在線筆錄簽署、司法確認等功能,打破糾紛化解的時空限制。”海珠區法院院長穆健介紹說。
遭遇民事糾紛,不止打官司一條路。線上化解糾紛,也不僅限于小案件。去年5月,在處理一起涉案標的4億元的案件過程中,廣州中院將5G智能虛擬法庭、5G庭審本等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充分融入多元解紛工作,借助廣州法院在線多元糾紛化解平臺(ODR平臺),一日之內完成了案件的調解、聽證、當庭確認、電子送達等程序,被當事人稱贊為“光速解紛”。
廣州中院院長楊正根說,近年來,廣州法院不斷優化ODR多元解紛平臺,目前,平臺提供智能評估、類案智能推送、法律法規查詢、在線調解、自動轉立案等13項解紛功能。截至今年11月,共有342家調解機構、3809名調解員入駐廣州法院ODR平臺,線上引導調解案件64.1萬宗。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廣州法院線上訴訟服務的宣傳力度,推動人民群眾訴訟理念從線下到線上轉變,全力做到疫情防控不停歇、司法辦案不停擺、公平正義不停步。”楊正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