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要報修,就打開手機拍一拍;樓道被亂堆亂放了,也打開手機拍一拍……47歲的林妙賢習慣了把自己的煩惱“托付”給一款手機小程序。
林妙賢是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錦繡社區的居民,她手中的小程序,是當地2020年投入使用的“智慧芳鄰”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居民可以拍照留言,將遇到的問題反映給物業,物業會在6小時內給予反饋,超出6小時未被反饋的問題會被傳送到社區層面進行督辦。
2014年,林妙賢從縣城老家搬到市區,城里的生活曾讓她頗感不適。“家里老人辦老年證,既不清楚社區辦公時間,又不懂帶哪些材料,好幾次撲空、白跑。”林妙賢說。
眼下,類似反復跑腿的“腳尖煩惱”正悄然化解。小程序上,從基層辦事到便民服務,從志愿服務報名到社區通知查看,居民都可以“一鍵通達”,免去了跑腿之勞。
“以前總覺得居委會離我們有距離,現在‘智慧芳鄰’小程序上老百姓的投訴事事有回音,我們才覺得居委會就在我們身邊。”55歲的居民黃燕紅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作為基層工作者,我們努力做到讓數據多流動,老百姓少跑腿,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社區的關懷。”錦繡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司靜說,啟用至今,“智慧芳鄰”平臺共處理問題435個,其中物業限時解決215個,社區督辦解決220個。
從“腳尖”到“指尖”,“智慧芳鄰”平臺幫助老百姓傳遞心聲,很多過去由于溝通不及時造成的基層矛盾得到化解。如今,這樣的平臺不僅是社區居民的“掌中寶”,還成了社區工作者的“解壓閥”。
錦繡社區有3450戶人家,近9000位居民,但社區“兩委”只有11人,繁雜的工作和眾口難調的訴求讓社區工作者疲于奔命。自從“智慧芳鄰”上線后,不少曾經“跑斷腿”的工作任務,現在點點鼠標就能完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我們萌生了一個新想法,大家計劃利用平臺的線上投票功能,推動轄區的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陳司靜感嘆,錦繡社區成立17年以來,多次動過這個念頭,但苦于傳統手段需要上門逐戶征詢,難以在有效時間內收集到足量票數,最終只能打退堂鼓,如今科技讓這一設想成為可能。
錦繡社區是漳州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縮影。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漳州各地正試點用數字技術打通基層治理堵點。
走進漳州市藍田街道龍興社區鴻浦豪園,小區
監控中心正以AR實景地圖的形式顯示著小區內的動態信息,人員往來異常、高空拋物等預警信息一覽無余。
過去,龍興社區人員構成復雜、流動性較強,高空拋物現象時有發生。“自從使用高空拋物智能檢測系統后,后臺會自動拍攝取證,高空拋物的時間、地點、路線,在后臺即可一目了然,不文明行為大大減少。”藍田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沈超說,街道正準備在現有基礎上延伸開發智慧物管平臺,打造“社區經濟圈”,社區商家和居民可以在平臺上發布任務或接單,盤活社區空閑資源。
在漳州,越來越多數字技術應用于社區治理。有的社區應用智能管理平臺,一旦井蓋被移動,平臺會自動發出報警信息;有的接入智能霧森降塵系統,PM2.5等污染指數超標時,系統會自動啟動高壓噴霧;有的則在線上開設志愿時間銀行,讓志愿服務變得利己利人……
“‘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要求。未來,我們將推動更多數字技術下沉基層,讓社區治理更有精度,更顯溫度。”漳州市委政法委基層治理科科長林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