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作為綜合性樞紐城市與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江蘇徐州自2011年至2021年,累計建成快速路網133公里;地鐵在建開工量居全省前列;“米”字形高鐵樞紐8個方向已開通6個……隨著一些傳統基建項目漸趨飽和,新基建逐漸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及實業和資本市場的重大新機遇。新基建的投資方向在哪里?“新”在何處?又如何穩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基建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
近年來,新基建成為社會各界關注和討論的熱點 。2020年,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所謂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通俗易懂的解釋就是“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
今年5月17日,江蘇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若干措施》,明確指出,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項目建設步伐,布局建設新一代超算、云計算、人工智能平臺、寬帶基礎網絡等項目,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投資22.6億元!2021―2023年,邳州市計劃利用黨政機關、公共機構、工商業廠房及居民屋頂試點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投資7.3億元!今年徐州移動計劃建設5G基站2600個,實現5G網絡城區、縣城深度覆蓋,鄉鎮和行政村連續覆蓋。
投資3.5億元!今年徐州鐵塔計劃建設常規5G改造項目,實現徐州城區、主干道、重要公共場所及居民區場景全覆蓋。
一個個新基建項目正加速推進,6月31日,徐州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實施方案》,其中,2022年重點推進基礎設施項目清單共涉及新型基礎設施10項,總投資達54.79億元。
在政策加持下,新基建投資已從“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新基建之“新”,重在完善經濟質效提升機制,對于新產業、新業態起到促進作用。徐州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帷幕已經拉開。
“云網端”改造“鐵公機”
同樣的資本,進行技術性使用,則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新基建投資產生的乘數效應體現在何處?
6月27日召開的徐州市數字經濟發展大會提出,“加快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傳統基礎設施,因地制宜打造數字經濟專業園區,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增效”。
市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徐州市計劃投入新基建項目93個,總投資849億元、年度投資290億元。截至目前,累計建成5G基站突破1.1萬個,互聯網出口總帶寬突破9500G。
“一方面要加強新種育新苗,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在徐州已初具規模;另一方面要讓老樹發新芽,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兩者協同發力,走出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傳統基礎設施借此機會更新換代,促進了綠色能源、智慧公路、智慧鐵路等融合型新基建的快速發展。
走進徐州市公路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只見大屏幕上實時播報路網信息,全市各條國省干道路況清晰可見。智慧路網云控平臺建設是交通運輸數字新基建項目之一。“一張網”平臺實現了公路智能監測、協同指揮調度和公共智慧服務的業務應用,集數據存儲、處理、服務為一體。
新基建重塑產業分工的時空格局,以點帶鏈、以鏈帶面,全面開花構建產業數字化生態。
在姚橋煤礦,5G無線網絡已成為數據的“高速公路”。礦井地面主要建筑物以及井下-650中央變電所等區域可以實現“萬物感知”、互聯,這些都是由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基建提供網絡基礎。
“坐在操控室就能遠程操作礦用機械設備,遠程駕駛、自動裝卸料,5G時代打開了智慧礦山下安全生產新方式。”徐工礦機產品所相關工作人員說,5G技術讓生產具象化,在礦山領域,實現了礦用特大型礦機在采空區、爆破區等高危區域作業的遠程操控,保證了操作人員的安全。
徐州正在深度實施“5G+工業互聯網”融合工程。徐州電信、徐州移動、徐州聯通、徐州鐵塔四大通信運營商協同聯動,在傳統型制造生產等領域應用場景已超過50個。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傳統基礎設施大多局限于實體空間,重在有形連接;新型基礎設施不僅在實體空間,更拓展至虛擬空間,重在無形連接。利用“云、網、端”改造“鐵、公、機”,從而相互補充、相互支持,增強城市的集聚與輻射效應,保障城市投資環境及運行效率,迸發出更強大的市場活力。
一端連投資一端連市場
疫情沖擊與科技進步同時催生了新消費、新需求。以
光纖寬帶、5G、數據中心、云計算等基礎設施為支撐的互聯網醫療、教育直播、公共服務等新興產業迅猛發展。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互聯網醫院自運行以來,已服務患者近5000人次;疫情期間中小學線上教學,教師創新運用智慧教育平臺,進行直播授課,保障教學質量;截至8月1日6時,“徐州健康寶”小程序已注冊1005.89萬余人,針對兒童、老年人還推出了可以反向掃碼的“關愛碼”,極大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
江蘇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宣燁認為,從產業鏈角度切入,新基建要有適度超前思維。智能制造、物聯網、車聯網、智能駕駛、無人配送等關聯產業集群潛力巨大,仍可以挖掘。
“推進新基建,必須解決如何落地、錢從哪里來、效能如何高效發揮等關鍵問題。”宣燁指出,考慮到政府財政承受能力,投資需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結合,在政府積極引導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讓市場主體唱“主角”。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項目更偏重于信息化和創新領域,項目的科技化程度較高,意味著高新技術企業的參與度會比較高。
資金結構如何更多元?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市場準入,擴大投資主體范圍,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提高投資效率,對于有較好收益的項目要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我們對投資徐州新型基礎設施充滿信心。”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者開放日活動上,來自中金公司、國盛證券等30余家企業機構的股東、券商分析師、基金經理40余人齊聚徐州,一同拉動了新基建的投資需求和投資熱情。
宣燁認為,在投資潮中,徐州要研判新基建市場需求和市場發育程度,設施可以短期內使用不充分,但不能造成長期閑置。除了給予專門的財政、金融、產業等配套政策“硬”支撐,也要通過制度創新提供“軟”保障。如推廣高新技術企業低稅政策,提升研發支出稅前加計扣除力度,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快落實金融支持政策,增加低息融資、專項貸款,在高科技企業并購上市等方面予以支持。
“新基建的發展與創新還需要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合作。做好科學統籌規劃,新基建將為徐州的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宣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