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讓微型巴士實現自動駕駛;通過人工智能模型和遠程診療平臺,將治療致盲眼病的經驗輸送到缺乏專家的地方;基于“南沙交通大腦”,用數字孿生每一幕交通場景,造出交通“元宇宙”……8月8日,廣州市科技局在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創新發展發布會上,公布了100個廣州市人工智能領域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同日,廣州“百企智匯”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榜單評選宣布啟動。
作為廣州市重點產業鏈之一,人工智能產業鏈的發展,具有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特殊使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擁有6個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占全省的一半。全市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974家,入庫企業605家,重點企業111家,人工智能企業集聚態勢初步呈現。2022年以來,已推動云從科技、信邦智能等5家人工智能企業上市,通過資金池撬動合作銀行為590家人工智能領域企業提供授信超28億元。
廣州市科技局作為人工智能產業鏈牽頭單位,通過實施“固鏈、強鏈、補鏈、穩鏈”行動,布局前沿基礎理論研究,解決大規模AI算法計算、機器學習、語音圖像處理、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需求,加速垂直行業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支持“總鏈主”單位廣州無線電集團,建成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提供算力服務,為廣州人工智能集聚發展奠定產業基礎。
此次發布的100個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圍繞廣州“造車健城”4條優勢賽道,覆蓋健康醫療、智能系統、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能交通、智能駕駛7個領域。“下一步將把部分典型案例中的技術難題納入廣州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支持范圍,推進技術發展。”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