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記者獲悉,工信部將深化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面向產業集群建設一批行業服務平臺,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管理上云、業務上云、設備上云。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入快車道
MES系統發出指令,布料在流水車間里“排隊”,剪裁好的布料隨即進入縫制程序,縫制好的上衣與褲子實現精準匹配,從裁剪到成衣有序完成……在浙江寧波,走進中國聯通與雅戈爾聯合打造的全連接5G+西服智能工廠,傳統生產流水線在5G、邊緣計算等技術賦能下變得“智慧”起來。
“過去全靠人工讓布料流轉于各工序之間,后期的西服和西褲之間無法自動匹配。此外,還存在園區內數據采集能力不足、整體物流倉儲效率比較低的情況。”雅戈爾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通過MES系統,從裁剪完的布料到變成一套可直接銷售的成衣,都在吊掛系統上完成,生產效率提升20%。同時,浙江、吉林,云南的生產基地可以數據實時共享,訂單生產周期縮短13天。
在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設備總數、作業人數、自動化率等數據在數字化平臺清晰可見,“工廠大腦”讓生產管理更加智慧高效。依托樹根互聯的“根云平臺”,柔性裝配工作中心通過2D/3D機器視覺定位,可以完成多品種重型零部件智能化柔性裝配。工作人員說,通過數字化轉型,全廠生產設備作業率從66.3%提升到86.7%。目前,工廠可生產近30種機型,“柔性智造”能力不斷提升。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正加快融合,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速。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較2012年分別提高30.7個和25.9個百分點,一批智能示范工廠加快建成。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姚�B介紹,工信部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深化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發布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成700多個數字化車間/數字工廠,實施305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和420個新模式應用項目,培育6000多家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加速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工業互聯網在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平臺超過150家,重點平臺的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7900萬臺,“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3100個。
“工業互聯網融合賦能加速落地,進產業基地、進產業園區、進重點企業持續提速,產業規模邁過萬億元大關,行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王鵬說。
業內人士指出,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也是企業通過數字技術助力決策、提質增效的有效舉措,但融合應用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記者獲悉,工信部將持續夯實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推動企業開展內網改造升級,深化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應用,培育壯大“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持續深化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面向產業集群建設一批行業服務平臺。推動中小企業管理上云、業務上云、設備上云。開展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打造一批應用標桿。
“將聚焦轉型重點領域,拓展行業應用。加快重點行業5G全連接工廠建設,促進5G由生產輔助環節向核心環節加速拓展。同時推動建設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完善公共服務創新載體布局,加速規模化應用推廣。”王鵬說。
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受供給、需求、人才、資金、技術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顯示,2021年約79%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初步探索階段,約12%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應用踐行階段。從行業類型看,計算機、通信、汽車、家具等行業處于深度應用的企業占比較高,紡織、化纖、木材加工、金屬冶煉等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比較緩慢。
“中小企業數字化基礎和轉型條件比較薄弱,尤其是數字化裝備應用比例、生產過程信息系統覆蓋率和設備聯網率都較低,轉型資金也相對匱乏,致使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緩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小企業研究所研究人員陳辰對記者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多重政策利好將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信部日前召開中小企業數字化工作座談會,明確從政府、市場兩方面發力。一方面加強政府引導,通過強化財政支持,撬動龍頭企業、社會資本合力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發揮大企業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正積極部署以工業互聯網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提出,鼓勵大型企業打造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數字化平臺,開展數字化服務,賦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更深層次的內涵和要求,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
陳辰表示,下一步可以遴選數字化轉型優秀企業進行重點培養,鼓勵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和銷售服務等全生命周期推進數字化應用。同時加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財稅支持力度,給予一定的信貸傾斜,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